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

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蜀汉后主刘禅。
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,蜀汉灭亡后,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,过上了安逸的生活。有一次,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,刘禅回答说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这句话表现了刘禅的无知和乐不思蜀的心态,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。
拓展资料:
1.刘禅,字公嗣,是刘备的长子,也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。他在位期间,由于自身的无能和宠信奸臣,导致蜀汉逐渐衰落。
2.蜀汉灭亡后,刘禅被封为安乐公,住在洛阳。据说,他过上了奢侈的生活,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国家和人民。
3.乐不思蜀这个典故,表现了刘禅的无知和无耻。他不仅没有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感到悲痛,反而在敌人的地盘上享受生活,这让人们对他深感失望。
4.刘禅的这个行为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。许多贵族和官员在战乱中丧失了家园和亲人,但他们却选择在敌人的地盘上享受生活,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国家和人民。
5.乐不思蜀这个典故,至今仍然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忘记自己根的人。它警示人们,无论在何时何地,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初心。
乐不思蜀这个典故,让我们看到了刘禅的无知和无耻,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。它警示人们,无论在何时何地,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