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天下几个州几个郡几个县

2161、兔绮 | 07-02

三国时期天下分为九州,共有约一百多个郡,具体县的数量并没有确切的统计,但总数估计超过一千。

三国时期,即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时期,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仍然沿用秦汉的九州制。九州分别为:冀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雍州、凉州和益州。每个州下辖若干郡,郡下设县。具体州郡数量因各朝代行政区划调整略有变化,大约在一百多个郡。至于县的数量,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,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,但根据史书记载,当时全国的县总数估计超过一千。

拓展资料:

1.郡县制的起源: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秦统一六国后,进一步推广郡县制,使其成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的基本制度。

2.郡县制的作用:郡县制的实行,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,加强了中央集权,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。

3.县的规模:三国时期的县,规模大小不一,有的县只有数千户,有的则有数万户。一般来说,靠近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县,人口规模较大。

综上,三国时期我国分为九州,郡县数量众多,反映出当时国家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。

注意:本站部分文字内容、图片由网友投稿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联系邮箱:63626085@qq.com

热门文章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