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山非山见水非水什么意思

"见山非山见水非水"是一种禅宗用语,主要表达的是事物的真实性质并不总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,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把握。
这句话出自唐代禅师赵州从谂的禅宗公案,原文是"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;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;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"。这三层含义分别代表了认知的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”,指的是初学者的认知状态,看到山就是山,看到水就是水,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。
第二阶段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,则代表修行深入后,开始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怀疑和探究,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,看到山已经不只是山,看到水已经不只是水。
第三阶段“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”,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,经过深入的思考和体验,重新回归到事物的本质,看到山就是山,看到水就是水,但这种认知已经超越了表面,达到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。
拓展资料:
1.见山非山见水非水,也反映了禅宗对事物认知的超越和回归,强调通过深入的思考和体验,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。
2.禅宗强调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佛性,通过内心的觉悟和体验,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。
3.见山非山见水非水,也是一种对事物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理解,说明事物的真实性质并不总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,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把握。
总之,"见山非山见水非水"是一种禅宗的智慧,强调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体验,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体验,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