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过程

完璧归赵、负荆请罪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,都出自于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1.完璧归赵:公元前283年,秦昭襄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。赵惠文王命蔺相如携璧出使秦国。在秦国的宫廷上,蔺相如巧妙地以璧对秦王施加压力,迫使秦王无法实现夺取和氏璧的企图。最后,蔺相如机智地将和氏璧送回赵国,这就是"完璧归赵"的故事。
2.负荆请罪:完璧归赵之后,赵国大将廉颇对蔺相如的功绩心生嫉妒,多次羞辱他。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,选择忍让。廉颇得知后,深感羞愧,于是袒露上身,背着荆条,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。从此,两人成为刎颈之交,这就是"负荆请罪"的故事。
拓展资料:
1.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重臣,廉颇以勇猛善战著称,蔺相如则以智谋和大度闻名。
2.和氏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玉,被誉为"天下至宝"。
3."完璧归赵"的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,"负荆请罪"则体现了廉颇的坦诚和自我反省精神。
4.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人重视诚信、和谐和国家利益的价值观。
5."完璧归赵"和"负荆请罪"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。
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是中国古代智慧和美德的象征,它们展现了古人对于国家、民族、个人品德的坚守和尊重,对于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