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语行为可以分为哪三个环节

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言内行为(locutionaryact)、言外行为(illocutionaryact)和言后行为(perlocutionaryact)三个环节。
1.言内行为(locutionaryact):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词语和句子的字面意义所表达的行为,如陈述、询问、命令和祝愿等。言内行为是言语行为的基础,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字面意义。
2.言外行为(illocutionaryact):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言内行为所表达的交际意图,如道歉、建议、请求和威胁等。言外行为是言语行为的核心,它关注的是语言的交际功能。
3.言后行为(perlocutionaryact):言后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所达到的效果,如说服、感动、安慰和激怒等。言后行为是言语行为的目的,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效果。
拓展资料:
1.言内行为、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。言内行为是言外行为的基础,言外行为是言内行为的实现,言后行为是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的结果。
2.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J.L.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,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。
3.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教学、翻译研究、法律语言、广告语言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。
4.除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外,还有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等其他言语行为理论。
5.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,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语言的交际功能,也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总的来说,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言内行为、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环节,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,共同构成了言语行为的整体。理解这三个环节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实际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