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的工资是由国家发还是?

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主体并非完全统一,一般情况下,公立医疗机构的工资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支付,而私立或民营医院则由医院自身经营收入支付。
在中国,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,其运行经费和员工薪酬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拨款。医生、护士以及其他医疗技术人员等在编人员的工资、福利待遇以及医院的基本运营费用,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渠道进行保障的。
然而,对于私立医院或者民营医院来说,其经营方式与公立医疗机构有所不同。它们自负盈亏,运营资金主要依靠医疗服务收费、投资收益等多种途径获取,因此,其员工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通常是由医院自身的经营收入来承担。
另外,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深化,部分公立医疗机构也在探索实行“绩效工资”制度,即在基本工资基础上,根据工作量、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绩效奖金,这部分奖金可能不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。
拓展资料:
1. 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》中提到,要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,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。
2. 在一些地方,政府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支持,这种方式下,医务人员的部分工资可能会间接地通过项目资金得到补充。
3. 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,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,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涌现,这些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,包括设定薪酬标准和激励机制等。
综上所述,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来源取决于医院的所有制性质,公立与私立医院在工资发放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