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是谁说的

这句话是孔子在《论语·为政》中提出的。
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在《论语·为政》中,孔子用"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"来描述人生的七个阶段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人在15岁时有学习的志向,30岁时人格独立,即“而立”;40岁时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,不再困惑,即“不惑”;50岁时了解并接受自己的命运,即“知天命”;60岁时听到任何意见都能平心静气地接受,即“耳顺”。
拓展资料:
1.孔子的这七句话,不仅描绘了人生的七个阶段,也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体现,揭示了人生的成长和成熟过程。
2.这种对人生阶段的理解,不仅在中国古代有深远影响,而且在现代社会也仍有其价值。
3.这句话也常常被用来作为人生规划和自我认知的参考,帮助人们理解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应有的心态。
4.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人生的深刻理解,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生态度。
5.从这句话中,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,他鼓励人们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所追求,有所成长。
孔子的这句话,不仅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阶段,也提供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指导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,都应该有目标,有追求,有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