划分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依据

划分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是其硬件设备、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。
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
1.电子管计算机阶段(1946-1958年):这是计算机的最早阶段,以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。计算机体积大、速度慢、耗电多、价格昂贵,主要用于科学计算。
2.晶体管计算机阶段(1958-1964年):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器件,其体积、重量、功耗和成本都有所降低,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有所提高,开始向商业和工业领域应用。
3.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(1964-1971年):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,运算速度更快,存储容量更大,可靠性更高,价格更低,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。
4.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(1971年至今):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,体积更小,速度更快,存储容量更大,功能更加强大,应用领域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。
拓展资料:
1.处理能力: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,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从早期的每秒几千次运算发展到现在的每秒上亿次甚至更多的运算。
2.存储能力: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也是其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。从早期的几KB到现在的几TB甚至PB,存储能力的提升使得计算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和应用。
3.体积和重量:从早期的大房间级计算机到现在的便携式电脑和手机,体积和重量的减少使得计算机更加便携和易于使用。
4.应用领域:随着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提升,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,从早期的科学计算到现在的商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娱乐等各个领域。
5.价格: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体现,计算机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,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使用计算机。
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主要是根据其硬件设备、处理速度、存储能力和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来划分的,这些因素也反映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