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不韦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

吕不韦最后饮鸩而死的原因是因为被秦王政赐死。
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商人和政治家,他资助并扶植了秦庄襄王子楚成为秦国的君主,即秦始皇的父亲。吕不韦在秦政即位后担任相国,掌握了巨大的政治权力。然而,他的权力引起了秦王政的不满和疑虑。
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王政十八年(公元前239年),吕不韦因嫪毐之事被罢免相国之职,迁居河南封地。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,他与秦王政的母亲赵姬私通,并策划政变,企图夺取政权。嫪毐事件的爆发,让秦王政对吕不韦的疑虑加深。
秦王政十九年(公元前238年),秦王政亲政,开始削弱吕不韦的势力。他下令让吕不韦回到京师咸阳,并将其逐出朝廷。秦王政二十年(公元前237年),吕不韦被赐毒酒,饮鸩而死。
拓展资料:
1.吕不韦是商人出身,他通过贩卖丝绸和粮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,并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。
2.吕不韦资助子楚成为秦国王位继承人,是希望通过扶持一个弱小的王子来扩大自己的权力。
3.嫪毐事件是吕不韦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,他因此失去了秦王政的信任。
4.吕不韦在政治上的成功和失败,体现了战国时期商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和衰落。
5.秦王政赐死吕不韦,是为了解除政治上的威胁,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。
吕不韦最后饮鸩而死,是因为他被秦王政赐死,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悲剧性结局。他的故事体现了战国时期商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和衰落,以及秦始皇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