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

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近百年,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,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。
这段历史期间,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苦难,被迫打开国门,丧失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在经济上,中国被迫开放市场,外国商品大量涌入,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,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。在政治上,中国主权不断被侵蚀,列强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,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。在文化上,西方文化大量涌入,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,出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现象。
拓展资料:
1.时间线:1840年至1949年,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、第二次鸦片战争、甲午中日战争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多次战争,签订了《南京条约》、《北京条约》、《马关条约》、《辛丑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,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。
2.社会性质: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指既保留封建社会的因素,又受到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影响的社会形态。
3.民族资本主义: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,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,但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,始终未能得到充分发展。
4.文化冲突: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,引发了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现象,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等文化思潮。
5.社会变革: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,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。
总的来说,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,它见证了中国从封闭、落后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,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束缚,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