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纪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

天干地支纪年法开始于公元前2697年。
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,它以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被称为“六十甲子”。这种纪年法起源于黄帝纪元,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
拓展资料:
1.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: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,黄帝在位期间(公元前2697年至公元前2596年),为了方便记录年份,创建了天干地支纪年法。
2.天干地支的含义:天干代表天象,地支代表地象,两者相配反映了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。
3.六十甲子的计算:天干有十位,地支有十二位,两者相乘可以得到60个组合,这就是“六十甲子”。
4.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应用:除了纪年外,天干地支纪年法还用于纪月、纪日、纪时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历法系统。
5.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影响: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,直至今天,中国农历仍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。
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