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浊扬清的意思是什么

激浊扬清的意思是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
激浊扬清是一个汉语成语,最早出自于《尸子》。原句为“是故君子言义而不言利,有正道而不谋邪,激浊扬清,修身治国。”这里的“激浊扬清”是指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事物的好坏有明确的判断,能够积极地去剔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
拓展资料:
1.激浊扬清的“激”是冲刷、清除的意思,“浊”是指浑浊的水,比喻恶劣的风气、行为或思想;“扬清”是使澄清,比喻发扬好的风气、行为或思想。
2.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鲜明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,强调人们在行动中要明辨是非,坚守正义,抵制恶习。
3.从历史的角度看,激浊扬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精神,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。
4.在现代社会,激浊扬清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。在面对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时,我们需要有激浊扬清的勇气和决心,坚守正义,弘扬正能量。
5.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,激浊扬清也是重要的指导原则。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,清除不良的习惯和思想,发扬优秀的品质和行为。
总的来说,激浊扬清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成语,它既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,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期望。无论在何时何地,我们都需要激浊扬清的精神,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