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处

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”这句名言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。
《论语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成。这句话的原话是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,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意思是有个人问孔子:“用恩德去回报怨恨,怎么样?”孔子回答说:“那又该如何去回报恩德呢?应该是用正直去回报怨恨,用恩德去回报恩德。”
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理性、公正的处世态度,即对于他人的怨恨,我们应用公正、正直的态度去对待,而不是用恩德去无原则的包容和回报;对于他人的恩德,我们应用恩德去回报,这是对他人善良行为的肯定和鼓励。
拓展资料:
1.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。
2.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重要思想,如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。
3.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”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理性和公正的处世态度,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4.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解释和应用,如唐太宗李世民的“宽以待人,严以律己”,就是对这句话的一种实践。
5.在现代社会,这句话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,它提醒我们要用公正、正直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恩怨,同时也要懂得感恩,用恩德去回报他人的善良。
总的来说,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”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理性和公正的处世态度,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它提醒我们要用公正、正直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恩怨,同时也要懂得感恩,用恩德去回报他人的善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