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括纸上谈兵葬送40万大军故事

纸上谈兵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源自赵括的故事,用来形容理论与实践脱节,没有实际经验。
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赵括是赵国的大将,他的父亲是赵国的名将赵奢。一次,赵国与秦军交战,赵括自以为兵法娴熟,不听从父亲的建议,一味纸上谈兵,最终导致赵国40万大军被秦军围困,全部投降,结果被秦军坑杀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理论知识虽然重要,但是实际经验同样不可或缺。
拓展资料:
1."赵括":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,他的父亲是赵国的名将赵奢。
2."战国时期":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,共历时500多年,诸侯国林立,战乱频仍。
3."40万大军":这是赵括指挥的军队数量,也是他纸上谈兵导致的损失。
4."秦军":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,最终统一了中国。
5."坑杀":这是秦军对待赵括投降的40万大军的方式,也是古代战争中一种残忍的处决方式。
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诫我们,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要并重,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无论在哪个领域,我们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才能真正掌握知识,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