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三让徐州简要概括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三让徐州”是描述刘备、吕布和曹操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忠诚考验的一段精彩故事。
故事起始于吕布趁曹操出兵攻打徐州之际,偷袭曹操的根据地兖州。曹操被迫回师,而此时的徐州牧陶谦因为病重,无法抵挡吕布的进攻,于是他请刘备前来救援。刘备应允,并成功击退吕布。陶谦深感刘备的仁德,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,但刘备坚决不受。不久后,陶谦病逝,临终前再次让徐州给刘备,刘备仍以仁义为由拒绝。陶谦死后,徐州百姓和将士们一致拥戴刘备,刘备在万般无奈之下,才接受了徐州。
拓展资料:
1.角色性格:刘备的仁德和忠诚、吕布的狡猾和贪婪、陶谦的贤明和无奈都通过这一事件得以体现。
2.历史背景: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,乱世中的权力争夺和道德考验是其重要背景。
3.文学价值:该故事展现了作者罗贯中的历史观和价值观,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
4.故事影响:该故事在后世被广为流传,成为表现忠诚和仁德的经典案例。
5.主题思想:该故事主要反映了仁德、忠诚和人民意愿在权力斗争中的重要性。
“三让徐州”是《三国演义》中一段深入人心的故事,它揭示了乱世中的道德选择和人性考验,体现了刘备的仁德和忠诚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