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母三迁的原文和译文

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,讲述了孟母为了教育儿子孟子,三次搬家以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。
原文如下:“昔孟子少时,父早丧,母仉氏守节。居住之所近于墓,孟子学为丧葬,躄踊痛哭之事。母曰:‘此非所以居子也。’乃去,舍市,近于屠,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。母又曰:‘亦非所以居子也。’继而迁于学宫之旁。每月朔望,官员入文庙,行礼跪拜,揖让进退,孟子见之,一一习记。孟母曰:‘此真可以居子也。’遂居于此。”
译文大意为:孟子小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他的母亲仉氏一直守节。他们的住处靠近墓地,孟子学着做丧葬之事,模仿着别人痛哭。孟母说:“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。”于是搬家,住在市场上,靠近屠夫。孟子学着做生意和杀猪。孟母又说:“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。”然后他们搬到学校附近。每月初一和十五,官员进入文庙,行礼跪拜,礼让进退,孟子看到这些,一一学习记住。孟母说:“这里才是适合我儿子居住的地方。”于是他们定居在那里。
拓展资料:
1.孟母三迁的背景: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他的母亲仉氏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。
2.故事寓意:该故事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,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影响。
3.孟母三迁的影响:该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,成为了家庭教育的经典案例。
4.孟母三迁的教育启示: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,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。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
5.孟母三迁的故事版本: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版本的孟母三迁故事,不同的版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孟母的智慧和教育艺术。
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,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选择对孩子的影响深远。无论在哪个时代,良好的教育环境都是孩子成长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