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操作是什么规范

19暴躁小仙女 | 07-02

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操作是一种确保供水安全的重要步骤,其规范操作能有效保障水质的卫生安全。

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操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

1.准备工作:关闭所有分支阀门,打开主管末端阀门,以备冲洗。准备足够的消毒剂,如次氯酸钠等。

2.管道冲洗:打开水源,利用水的流速对管道进行冲洗,冲洗水流应达到设计流速,冲洗至水质清澈无杂质。

3.管道消毒:在冲洗完毕后,关闭管道末端阀门,将消毒剂注入管道内,保持一定时间后,再进行冲洗,直到水样检测合格。

4.管道冲洗消毒后的检测:对冲洗消毒后的水质进行检测,包括浊度、余氯等各项指标,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。

5.管道冲洗消毒后的恢复:冲洗消毒结束后,关闭所有阀门,打开分支阀门,恢复正常供水。

拓展资料:

1.管道冲洗消毒应定期进行,如新管道投用前,维修后,或每年进行一次。

2.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水质和管道材质等因素确定,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等。

3.冲洗消毒过程中,应有专人负责,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。

4.水质检测应在冲洗消毒后的24小时内进行,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。

5.冲洗消毒过程中,应注意个人防护,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。

总的来说,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水质保障措施,需要按照规范进行,以确保供水安全。

注意:本站部分文字内容、图片由网友投稿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联系邮箱:63626085@qq.com

热门文章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