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的解释

12眸中海 | 07-04
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题画诗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晚景的美丽与宁静。

全诗如下:
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。"竹外桃花三两枝"描绘了桃花初放,点点红艳点缀在青翠的竹林之外。"春江水暖鸭先知"以鸭子在江水中戏水的景象,表现出春天江水温度的回升。"蒌蒿满地芦芽短"则以蒌蒿满地,芦芽初生的画面,描绘了春天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最后一句"正是河豚欲上时",暗指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,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江河的生机。

拓展资料:

1.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是宋代的著名诗人,其诗词风格豪放,富有哲理,被誉为"唐宋八大家"之一。

2.惠崇,是宋代的僧人画家,以画鹅、雁、鹭鸶等水鸟和春江景色著名。

3.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《春江晚景》所题的诗,表现了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。

4.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,画面生动活泼,充分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。

5.此诗通过描绘春江晚景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,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。
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以其生动的画面,丰富的意象,深沉的情感,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生活态度,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珍品。

注意:本站部分文字内容、图片由网友投稿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联系邮箱:63626085@qq.com

热门文章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