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

元朝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。
元朝建立后,为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统治,实行了行省制度。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,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,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。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,保留至今。
拓展资料:
1.行省制度的设立: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,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,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。在地方设行中书省,简称行省。
2.行省制度的分布:元朝把山东、山西和河北称作“腹里”,直属于中书省;其他地区,除了吐蕃、畏兀儿地区之外,设置了岭北、辽阳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广10个行省。
3.行省制度的影响: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,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;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,是中国省制的开端。
4.行省制度的演变:行省制度的设置,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,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,它的创立也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,是中国省制的开端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5.行省制度的管理: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,行省拥有经济、军事大权,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。
总的来说,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,加强了中央集权,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