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律长征是怎样点面结合写长征的

25颓废的少年 | 07-03

《七律·长征》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创作的一首诗,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,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。

全诗以"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"为总领,总括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。这是"面"的描述,表现了红军长征的全貌。

接下来,诗人通过描述"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"、"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"等具体场景,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各种困难,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。这是"点"的描绘,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展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。

然后,诗人以"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"作结,再次回到"面"的描述,赞美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,展现了红军的豪情壮志。

拓展资料:

1.诗歌结构:《七律·长征》是七言律诗,共八句,每句七个字,严谨的格律与红军的纪律性相呼应。

2.文学手法:运用夸张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生动展现了红军的英勇形象。

3.作者毛泽东: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,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。

4.长征意义: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,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
5.诗的影响力:《七律·长征》不仅在当时激励了红军的士气,也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《七律·长征》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,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,赞美了红军的英勇精神,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。

注意:本站部分文字内容、图片由网友投稿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联系邮箱:63626085@qq.com

热门文章
推荐文章